时间:2022-12-18 14:57:43 | 浏览:1937
新华日报
刚被连根挖出的碧螺春老茶树。丁蔚文摄
“这棵碧螺春老茶树100多年了,不砍枝叶,至少有我一人一手高。”立夏刚过,在苏州市吴中区洞庭西山岛金铎山坞茶地里,茶农徐晓勇拖着一棵刚被连根挖出来的老茶树,比划着对记者说,“挖了老茶树,到秋天就栽川茶苗了。旁边这些小茶树,就是去年挖掉老树后新栽下的。”
洞庭山碧螺春从唐朝以来就享盛名,2002年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是原产地保护区。2011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初,洞庭山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又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洞庭山碧螺春由此成为我省唯一荣获国家级“双遗”的农产品。如今,原产地保护区的茶农却挖了老茶树换种外地茶,这是为什么?
老茶树挖了当柴烧,
原产地难找碧螺春
“现在山上新种茶树都是浙江的乌牛早或四川小叶茶等外地品种。老茶树挖得差不多了。我也挖掉了一大半,早晚都要挖掉。”徐晓勇在金铎山上种茶已有40年,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原有的小叶种碧螺春老茶树,大部分都被茶农砍挖掉了,90%的茶地换种了外地茶。
记者随徐晓勇在山道上走了不到3分钟,就在地头看到了4户茶农新近砍挖的老茶树,最粗的树干直径有20多厘米。“这些树,树龄有七八十年吧。”徐晓勇说。
“老茶树挖了,当柴烧了。”金庭镇堂里村台照坞茶农陆惠玲告诉记者,她家有10多亩茶地,老茶树挖了以后, 种了10墩(当地人把丛生的或几棵合在一起的植物叫一墩)浙江乌牛早,5亩地改种四川茶,本地小叶种的碧螺春老茶树只剩了一小半。邻居周美仙家,已全种上了四川早茶。
在洞庭东山,挖掉老茶树换种外地茶也很普遍。东山镇莫厘村茶农汤建新说,“引进的外地小山种芽头爆出来,条子齐整,一采一把,人工省。同时,因为上市早,可卖1000多元一斤。而本地老茶树是小叶种的晚茶,采摘费工夫,上市晚,卖不出好价钱。”
“别人在大把数钱的时候,谁还有耐心等自家茶叶慢慢生长呢?”天王坞茶商屠建雄告诉记者,“从浙江、四川、贵州等省引种的外地茶2月底就可上市,一斤可卖1000元以上。本地的小叶碧螺春要到3月底才能开采,集中上市要到清明前后,那时候,一斤能卖上千元的很少,清明后就四五百元一斤,谁还会去种本地茶呢?”
当地的碧螺春经销商估算,目前东山、西山3万亩茶地中,外地茶在80%以上,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已不到20%。
“引种外地茶树已经无法遏制。”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农村局茶叶办主任季小明对此忧心忡忡:“如今外地客户要我帮忙找原产地碧螺春茶叶,还真难找!”
卖的是外地茶,
打的还是地产碧螺春牌子
洞庭东山、西山独特的气候及土壤,孕育了洞庭山碧螺春群体小叶树种。茶树与枇杷、杨梅等果树间种,茶味清香扑鼻,品时有回甘,茶叶一般要到春分后才开采。然而记者发现,从2月下旬起“碧螺春”就已在当地茶市大量上市。这又是什么原因?
“春分以前当地市场上的所谓‘碧螺春’,实际上都是乌牛早、川茶等外地品种假冒的。一些商家的所谓碧螺春‘第一锅’也是作秀炒作。”西山茶叶协会会长周永明告诉记者,“卖的是外地茶,打的还是洞庭山碧螺春的牌子。”
一位熟悉内幕的人士透露,当地一些茶厂90%以上的茶叶是从浙江、四川、贵州等地转运来的,“茶厂卖外地茶,打的是本地碧螺春牌子,茶农谁会再去种本地碧螺春?”
汹涌的制假售假潮,给洞庭山碧螺春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本地茶农纷纷砍挖掉老茶树、引种外地茶,又进一步加剧了洞庭山碧螺春的市场混乱。
发放原产地保护标志,本是保护洞庭山碧螺春品牌的重要手段。记者从主管部门吴中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保护标志是按照茶企的申请发放的,去年发了22.5万枚,今年27万枚。但目前缺乏有效手段进行检测和监管,保护力度大打折扣,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假冒碧螺春合法化的担忧。
“外地拿来的茶和本地引种的外地茶,都打着洞庭山碧螺春的牌子卖,牌子要卖塌了!”金铎村茶农徐尧琴说。
这并非杞人忧天。今年4月15日“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揭晓,长期位居中国十大名茶前茅的洞庭山碧螺春跌出了“十强”。致力洞庭山碧螺春保护多年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袁卫明,在微信中转发了这条信息后感叹:“碧螺春品牌价值潜水了。这样下去,恐怕要被淘汰了。”
洞庭山碧螺春,
不能只剩下一个名字
原产地保护区茶农挖掉碧螺春老茶树、换种外地茶,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面对当今市场的冲击,洞庭山碧螺春这棵千年老树的“根”还要不要留住?如何留住?
“原产地老茶树,这是洞庭山碧螺春的‘根’。要是连原产地的‘根’都挖没了,那碧螺春就只剩下了一个名字。”著名经济学家、省政府原参事宋林飞说,“千年碧螺春的茶文化传统应该发扬光大。把老茶树保住,原汁原味,才能保住原有品质。”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教授认为,“进入全面小康后,人的消费习惯向传统回归,这是社会的必然。洞庭山碧螺春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样的乡土地域农产品,一定要保护好,将来必定会升值。”
记者了解到,东山镇国家级非遗项目碧螺春制作技艺传承人施跃文,传承古法制茶,茶叶均为100多年老茶树采摘,每年炒茶10斤左右,每斤价格卖到1.3万元。苏州纯太碧螺春基地专门购买了东山槎湾茶农准备砍挖的一部分老茶树移植到基地,公司负责人沈峰来很有信心:“正宗碧螺春只要做好了,一定能卖出好价钱!”
专家认为,砍挖掉老茶树改种外地茶,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提升洞庭山碧螺春的含金量,让茶农种碧螺春获得比种外地茶更高的收益。一是要政府加强保护和扶持,加大打假力度;二是要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要加快培育推广早熟品种,使洞庭山碧螺春早、中、晚茶形成梯次。”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管永祥说,江苏茶叶种植面积小,全省也就50万亩,而贵州省铜仁一个市就有150多万亩。贵州一斤茶叶二三百元,我省第一遍开采一斤至少1000元以上。外地茶上市早、价格低,本地茶上市晚、价格高,“如果本地茶不去占领早、中茶市场,外地茶必然会趁虚而入。”季小明认为,碧螺春至少要确立两到三个早中茶品种,才能满足市场。
丁艳锋建议,应尽快运用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支持全过程溯源,保证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品质和信誉。
吴中区金庭镇万和茶厂老板张和米曾专程到浙江安吉考察,“看了真眼热啊!安吉白茶短短几十年从无到有,全县17万亩茶园原产地全程溯源,消费者通过视频监控可追溯。农户茶叶达到标准的,收购价800-1800元一斤,茶园游、采摘体验等也做得风生水起。”他说,相比之下,洞庭山碧螺春生产经营小而散,茶农17000多户、茶企约100家,做正宗碧螺春的合作社没几个,叫得响的龙头企业没有,差得太远。
“洞庭山碧螺春不能绝种!”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省农经学会会长胥爱贵认为,“洞庭山碧螺春目前的问题,一是基地小、产量少,缺乏大的产业支撑;二是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从源头上加大保护力度,把‘根’留住;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用好原产地资源和品牌,吸引资本上山、智慧上山,推动小农户与现代产业市场对接,丰富茶文化、发展茶经济。这可能是洞庭山碧螺春当前的短板所在,也是未来的潜力所在。”(丁蔚文)
茶色碧绿,茶形卷曲如螺,春天采摘,因此康熙帝赐“碧螺春”雅名,碧螺春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从茶叶属性上面来说,碧螺春是绿茶,一直以来也是在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而且还是十大名茶的前几名。碧螺春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真正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
十大名茶版本之一想要鉴别洞庭碧螺春有三步,先看是不是原产地,再看是不是原树种,最后看是不是原工艺。原产地:与浙江、四川碧螺春不同,洞庭碧螺春有固定的原产地,就是苏州太湖里面的洞庭东、西山。其中西山是湖中的一个岛屿,东山是伸入湖中的一个半岛,
学生党盼望寒假,上班族盼望春节,而一大部分苏州人在盼望明年的第一杯碧螺春!通常来说,碧螺春在3月份开始采摘,最晚是在谷雨采摘,采摘时间持续1个月左右。众所周知,从春分到清明期间采摘的碧螺春是最好的,因为清明前茶够得到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和
一杯茶细腻优雅,清香的碧螺春总能让人想起粉墙黛瓦的苏州,人们常说“清茶一杯也醉人,茶亦醉人何必酒。”碧螺春不仅是苏州的一张“名片”,更是让苏州走向世界的“护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8年农业部牵头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
家有一宝,如沐春风。碧螺春可是苏州人的宝贝,清代文豪龚自珍曾评说:“茶以洞庭碧螺春为天下第一。” 碧螺春并不只是苏州才有,但只有苏州洞庭东西山出产的才被世人认可。据《太平清话》卷一记载:“宋南渡以前,苏州买茶定额六千五百斤(按:南宋以前苏州
有一种春雨,叫姑苏雨有一种春茶,叫碧螺春有一种珍贵,叫只生长在洞庭山有一种约定,叫明前第一茬嫩芽有一种鲜爽,叫一口春光醉风月不复归……不可复制的原产地,不可错过的明前茶一年一期,一期一会带着春天特有的活力,带着江南独特的温柔带着三月缓缓的微
眼看着,苏州就要进入冬天了,气候干燥湿冷,大家常常要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取暖,因此上火、便秘,甚至口舌生疮等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多喝去火清热的绿茶,苏州的宝贝碧螺春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跟着冬天一起到来的还有湿冷天气,会极
坐拥洞庭碧螺春,苏州人对它的爱从未消退。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天了,还是有很多人每天早晚碧螺春,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冬天可以喝茶吗?”今天,我们通过科学的角度看看吧!碧螺春是绿茶,别名不发酵茶,即以采摘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不经发酵,直接杀青、揉捻
正宗洞庭碧螺春产地: 大家都知道正宗洞庭碧螺春出自于东山和西山这两个地方,但这两个地方产出的碧螺春也是大不相同的。 东山,一般有过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种在山上且黄泥土培养出来的碧螺春香气和口感是最佳的,而种在鱼池边或是马路边上的碧螺春就相
本人一直以为"洞庭碧螺春"产自洞庭湖,直到去苏州太湖东山岛旅游,才知道这么多年的错误认识。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
新华日报刚被连根挖出的碧螺春老茶树。丁蔚文摄“这棵碧螺春老茶树100多年了,不砍枝叶,至少有我一人一手高。”立夏刚过,在苏州市吴中区洞庭西山岛金铎山坞茶地里,茶农徐晓勇拖着一棵刚被连根挖出来的老茶树,比划着对记者说,“挖了老茶树,到秋天就栽
苏州人的精致是刻进骨子里的。老苏州人并不说“喝茶”,说“吃茶”。请人吃茶时哪怕知道对方一定会赴约,但还是会提前征求对方的意见:“阿要请奈来吃杯茶。对方欣然答应“好个”,这“吃茶”的事就算是成了。在苏州人眼中,“吃茶”的重心在“茶”,吃出彼此
2022年3月8日,是个好日子,即是女神节,也是苏州摘下星星的一天,同时,也是我们洞庭碧螺春开采的日子,今天小编家茶园第一天开采,记录一下!接下来东西山洞庭碧螺春会零星上市!采下来的未挑选的青叶2022年3月8日青叶挑捡挑捡好的青叶下锅开炒
苏州曾是全国四大花茶产地之一,苏派茉莉花茶香气芬芳、滋味鲜爽、清雅独特,“人间第一香”的名气一度盖过“吓煞人香”。苏州茉莉花茶制作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苏州在宋代时已栽种茉莉花,并以它作为制茶的原料。用作为,精选茉莉花,通过传统的窨制工艺,
苏州本地产的洞庭(山)碧螺春茶作为名优绿茶的代表,在市场上一直名声在外,价格不菲。引得不少外地茶纷纷效仿,诞生了许多“外地碧螺春”。外地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价格相差悬殊,它们在口感滋味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在购买时怎么辨别?洞庭碧螺春我们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