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5:10:15 | 浏览:1260
人草木茶禅文化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人草木茶禅文化
首先,碧螺春的起源和名茶由来。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唐代杨华撰《膳夫经手录》称:“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苏州吴县洞庭山茶,到唐时已崭露头角,开始时采其叶,煮为茗粥,并引起了茶圣陆羽的关注,来此考察茶事,陆羽考察后,把苏州洞庭山茶写入了《茶经》。
人草木茶禅文化
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记载:“江南东道苏州长洲县洞庭山,按苏州记云,山出美茶,岁为入贡。”北宋朱长文所著《吴郡图经续记》中记载:“洞庭山出美茶,旧为入贡。茶经云,长洲县牛洞庭山者,与金州、蕲州、梁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 到宋代时期,苏州洞庭山的茶被称“水月茶”,逐渐为“吴人所贵”,并被选作贡茶。
人草木茶禅文化
明代正德元年吴县人王鏊所著《姑苏志》中写道:“茶,出吴县西山,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可见洞庭西山的茶,在采摘时间上以谷雨前为贵,从这点看已同现在的碧螺春茶接近。明代陈继儒所著《太平清话》:“洞庭山小青山坞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茶,即贡茶院也。”说明水月寺一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现在碧螺春茶园的果茶间作生态环境是相似的。明代茶书上有“苏州茶饮遍天下”之说,洞庭西山的水月茶,在唐宋入贡的基础上,仍保持了名茶品质,在明代有了更高的追求,以谷雨前摘的“雨前茶”的品质最佳。明代后期洞庭山茶逐渐向细紧、卷曲的碧螺春过渡。
人草木茶禅文化
清代王维德辑《林屋民风》中记载:“土产茶出洞庭包山者,名剔目,俗称细茶。出东山者品最上,名片茶。制精者价倍于松萝。”说明,清代初期,洞庭山采制的茶叶,品种较多,有当时的名茶西山剔目、东山片茶等,质量差异较大。清方武济所著《龙沙纪略》中记载:“茶自江苏之洞庭山来,枝叶粗杂,函重两许,值钱七八文,八百函为一箱,蒙古专用,和乳交易分列并行。”可以看出在清初,碧螺春还没有出现,在其出现前,洞庭山产的茶品质一般。
人草木茶禅文化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工制作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 碧螺春俗称“吓煞人香”, 产于碧螺峰,是清代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自此,东西山采制的各茶,都渐改制,这就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
人草木茶禅文化
其次,碧螺春的品种分类和特点。
根据洞庭碧螺春的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分为五级:分别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特一级和特二级最为名贵,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碧螺春茶在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人草木茶禅文化
特一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而多芽,在鲜叶挑拣上从碧螺春茶一芽一叶炒制,改为单芽。
特二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匀而多芽,特二级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人草木茶禅文化
一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匀整,嫩爽清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绿而明亮.是挑拣一芽一叶而炒制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二级: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三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是办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选。
人草木茶禅文化
最后,碧螺春的品质特点。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孕育出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饮后回甘。
人草木茶禅文化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人们赞道:“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甘的感觉,洞庭碧螺春,独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为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并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养。
人草木茶禅文化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烟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吴越,太湖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集吴越山水的灵气和精华于一身。碧螺春为洞庭山产,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人草木茶禅文化
碧螺春是绿茶代表产品之一,茶叶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例如儿茶素、维生素、咖啡碱、黄烷醇、茶多酚、有机酸、氨基酸、芳香物质以及水溶性矿物质等;具有提神益思、利尿、强心解痉、抑制动脉硬化、抗菌、抑菌、减肥、抑制癌细胞和抗衰等多种作用和效果。
人草木茶禅文化
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工序,制成的茶,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毫风毕露,茶芽幼嫩、完整,无叶柄、无黄叶和老片,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说到这里,真想马上到太湖的洞庭山,去感受一番美景,和品一品“吓煞人香”的独特味道,可谓是,好山好水配好茶,色香味,醇浓甘,让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人草木茶禅文化
如果你对文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在下面留言评论;喜欢我分享的文章,可以互相“点赞+关注”,你的关注是对我的鼓励,也是促进我进步的原动力。
免责声明: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茶色碧绿,茶形卷曲如螺,春天采摘,因此康熙帝赐“碧螺春”雅名,碧螺春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从茶叶属性上面来说,碧螺春是绿茶,一直以来也是在中国十大名茶之列。而且还是十大名茶的前几名。碧螺春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真正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
十大名茶版本之一想要鉴别洞庭碧螺春有三步,先看是不是原产地,再看是不是原树种,最后看是不是原工艺。原产地:与浙江、四川碧螺春不同,洞庭碧螺春有固定的原产地,就是苏州太湖里面的洞庭东、西山。其中西山是湖中的一个岛屿,东山是伸入湖中的一个半岛,
(一)洞庭碧螺春的外形特征: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1.满身毛:碧螺春满身白毫掩盖,评审上称为茸毛密布,按掩盖的程度即茸毛的密布程度区分茶叶的优次.2.铜丝条:这是指碧螺春茶叶条索紧细重实,冲泡时迅速下沉,不浮于水面.评审上称为纤细,是碧螺
芷韵说茶张树昌,关注我,让你从茶叶小白快速成长为茶叶高手! 洞庭碧螺是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卷曲形炒青绿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的东山和西山都是太湖中的岛屿,这里常年气候温和,空气清新,云雾缭绕,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关于洞庭碧螺春茶
学生党盼望寒假,上班族盼望春节,而一大部分苏州人在盼望明年的第一杯碧螺春!通常来说,碧螺春在3月份开始采摘,最晚是在谷雨采摘,采摘时间持续1个月左右。众所周知,从春分到清明期间采摘的碧螺春是最好的,因为清明前茶够得到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和
苏州本地产的洞庭(山)碧螺春茶作为名优绿茶的代表,在市场上一直名声在外,价格不菲。引得不少外地茶纷纷效仿,诞生了许多“外地碧螺春”。外地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价格相差悬殊,它们在口感滋味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在购买时怎么辨别?洞庭碧螺春我们做了一个
一杯茶细腻优雅,清香的碧螺春总能让人想起粉墙黛瓦的苏州,人们常说“清茶一杯也醉人,茶亦醉人何必酒。”碧螺春不仅是苏州的一张“名片”,更是让苏州走向世界的“护照”!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58年农业部牵头组织的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
家有一宝,如沐春风。碧螺春可是苏州人的宝贝,清代文豪龚自珍曾评说:“茶以洞庭碧螺春为天下第一。” 碧螺春并不只是苏州才有,但只有苏州洞庭东西山出产的才被世人认可。据《太平清话》卷一记载:“宋南渡以前,苏州买茶定额六千五百斤(按:南宋以前苏州
有一种春雨,叫姑苏雨有一种春茶,叫碧螺春有一种珍贵,叫只生长在洞庭山有一种约定,叫明前第一茬嫩芽有一种鲜爽,叫一口春光醉风月不复归……不可复制的原产地,不可错过的明前茶一年一期,一期一会带着春天特有的活力,带着江南独特的温柔带着三月缓缓的微
眼看着,苏州就要进入冬天了,气候干燥湿冷,大家常常要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取暖,因此上火、便秘,甚至口舌生疮等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多喝去火清热的绿茶,苏州的宝贝碧螺春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跟着冬天一起到来的还有湿冷天气,会极
坐拥洞庭碧螺春,苏州人对它的爱从未消退。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天了,还是有很多人每天早晚碧螺春,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冬天可以喝茶吗?”今天,我们通过科学的角度看看吧!碧螺春是绿茶,别名不发酵茶,即以采摘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不经发酵,直接杀青、揉捻
这一段时间苏州的疫情,让我一直在牵挂着哪里的茶——碧螺春。说起碧螺春的大名,很多人都听说过,也有很多人喝过。但你真的了解碧螺春吗?你喝的碧螺春是真的吗?碧螺春还有“吓煞人香”的香气吗?你真的了解碧螺春吗?碧螺春全名洞庭碧螺春,我国历史名优绿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汪宏胜)3月10日下午,记者从苏州市吴中区举行的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茶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茶将于3月12日开采上市。今年的特一级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地均价在每斤7500元以上,保护区核心内50年以上老茶
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芽叶嫩、色泽鲜、香鲜灵的特点。产自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在碧螺春快要上市的时节,小白习茶记在此之际和大家分享一下,洞庭碧螺春的小知识。名字由来有一个说法是,康熙皇帝南巡时路过太湖,当地巡抚奉上当地的"吓煞人香"
碧螺春、蒙顶甘露两款茶,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傻傻分不清楚。前天苏州那边的朋友打电话咨询碧螺春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昨天四川朋友给我发消息说寄一些他做的蒙顶甘露。记得之前另外一个苏州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自己的碧螺春不够卖了,就会拿一些四川的进一些蒙顶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