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9:32:09 | 浏览:968
在之前的发文《龙井茶是如何炼成的?类龙井的炒青有哪些?》中,曾经提到过与龙井类似的炒青,有顶谷大方茶、宜良宝洪茶、休宁松萝茶,今天我们将对比宜良宝洪茶与龙井的差异。
宝洪茶是云南宜良地区的小叶种茶,原产于宜良县的宝洪山,以香高味浓而著称,鲜叶采下1-2小时后便会散发出怡人的香气。属于扁形绿茶,它与昆明东郊金马镇所产的“十里香”和西山所产的“太华茶”共同被誉为“历史名茶三姊妹”。
这款茶始源于唐代,从明朝嘉靖36年(1557年)开始被列为贡茶,后来经历过“武夷茶罢贡”的风波后,最终在咸丰1861年,终结贡茶史。
本期代表龙井的是狮峰牌明前特级小绿罐,采摘日期为4月2日,等级为特级。斤价为580元。代表宝洪茶的是云寨物语的宜良宝洪茶,采摘时间明前,。等级为特级,斤价为580元。
龙井:色泽黄绿,条索较细长,整体匀整度一般,有一些阔条和碎梗。
宝洪茶:色泽稍黄,压制成云南特色饼形,有清香。
龙井:香气浓厚度不错、涩稍明显,汤厚有醇感,鲜爽度还不错,喉韵出,生津回甘中等。
宝洪茶:香气尚弱,尚未完全泡开、厚度较好、甘醇微有鲜爽。略带花香以及清香、生津回甘较显。
整体看龙井茶的冲击力更强,香气更浓郁,宝洪茶在香气表现上清雅,茶汤更甘甜,得益于压制的饼形,有发酵感,汤感更好。龙井则在鲜爽上更突出。
龙井:香气变弱些许,涩感比较明显,略有花香,汤感由此受到影响,茶气强,生津回甘向上明显。
宝洪茶:微苦微涩,茶汤甘甜。清香中有花香,香气雅致。汤质基本不变,厚且醇。生津回甘稍减。
宝洪茶此泡表现出更柔和的口感,龙井茶滋味下降比较多,但醇爽感不减。
龙井:香气降幅较大。涩依旧重,汤感由此下降,口腔中收敛感过后则是生津回甘较显,茶气亦好。但滋味已尽,结束。
宝洪茶:厚度好,苦涩控制得不错,甜感明显。有类似荷香出观,生津在舌面,有收敛性,回甘中等。还能继续冲泡。
此泡宝洪茶苦涩控制得更好,整体口感稍好于龙井茶,生津回甘上龙井则更为突出。
龙井:一芽二叶为主,少量阔叶以及碎梗,算特级也不为错。
宝洪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均整度不错。
龙井茶底
宝洪茶底
解析:曲线可见香气浓郁度龙井前段表现更好,后段宝洪茶更佳。
汤感上,龙井茶曲线明确,宝洪茶汤感略有起伏,此项宝洪茶表现稍好。
苦涩控制上,龙井茶明显弱于宝洪茶,体现在涩感更重。
生津回甘上龙井茶有明显的优势。
总体看龙井茶相对滋味强度和香气浓郁度更好,口感强度更凸显。鲜爽度上龙井明显更好。宝洪茶则在香甜感以及苦涩控制度上表现更好。得益于规格,宝洪茶更耐泡。
两款茶各有特点,口感综合差距比较小。
大红袍的形状是索形的,成品茶的颜色是绿棕色或背青棕色,冲泡后汤呈橙黄色;虽然不同厂家的工艺不同,但大红袍的香气多种多样,但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岩骨的花香,大红袍的入口醇厚甘甜,具有岩韵的特殊地域特征。大红袍茶的味道:香气芬芳,兰花香,香
青茶不同于其他茶系,她还有另外的名称“乌龙茶”,其发酵程度低于全发酵的红茶,是半发酵茶,最早创制于清朝雍正年间,主要产于我国东南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乌龙茶的品种有很多,有些品种大家耳熟能详,有些品种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或被当作绿茶,或被当
我国被誉为“茶的故乡”,而饮茶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很多人每天都离不开茶,但是肠胃不好的人能喝茶吗?要喝什么茶好呢?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跟虚寒之别,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茶叶也是有凉性以及温性之分的。那饮茶有什么讲究呢?燥热体质的人喝什么茶呢?虚
大红袍作为一种极具名气的茶,相信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但是如果要问大红袍是什么茶,相信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大红袍究竟属于什么茶?大红袍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三七红绿,绿叶红镶边“,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
水仙是武夷岩茶当家品种之一: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水仙成品茶特征:条索肥壮(壮实)、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叶背常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幽长似兰花,棕叶,香味浓醇而厚回味甘爽,汤色浓艳呈深橙黄色或金黄色,叶底软亮、朱砂红边明显,
大红袍 的母树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6株茶树,并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大红袍因其稀有珍贵、茶香怡人被称为“茶中之王”,堪称国宝。大红袍成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的王国,而在这王国的王冠上,有一颗璀灿的明珠,那就是福建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其中之佼佼者。大红袍也叫岩茶,顾名思义,就是吸收岩石营养成为百年茶树采制的茶,品质优异,属乌龙茶,是中国特种名茶。点击购买
引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据史书记载,早在武王伐纣时期,茶叶就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至今,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众所皆知,茶
在我国农机化工作战线,谁都知道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人朴是著名的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专家,一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研究的学术成果,不少为国家农机化主管部门吸收借鉴,用于指导农机化工作实践。但就是这样一位一辈子研究农机化的老教授,
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晚上不是一个适宜喝茶的时间段,但馋虫上来了,说不得也得泡上一壶。最近几天肉桂喝得太多,于是拿了一泡大红袍出来,来自武夷星的喜遇阿茗系列,AM2500。武夷星大红袍我发现很多人对大红袍有误解,认为大红袍不就是景区里那几棵母